2023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
人才培养方案
表4 课程体系结构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型 | 主要课程 |
公共课程 | 必修课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Ⅰ(秋季版);形势与政策Ⅱ(春季版) |
选修课 | 党史(必选) |
(二)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如表5所示。
表5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知识目标: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 3.能力目标:能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及历史地位;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 1.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2.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和当今形势。 3.采取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各占50%权重比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素质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知识目标: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主要内容。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能力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历史地位、理论特质。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5.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7.发展全过程民主。 8.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 9.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0.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习近平强军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3.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全面从严治党。 | 1.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理论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目的,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2.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带领学生运用思政理论课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剖析周边众说纷纭的世界。既能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国、认识世界。 3.采取形成性考核十终结性考核各占50%权重比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2.知识目标: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论,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崇高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能够做到遵法、学法、守法和用法。 | 1.适应大学生活; 2.树立正确的“三观”; 3.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 1.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善用大思政的概念,把知识内容拓宽,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观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各占50%权重比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4 | 形势与政策Ⅰ(秋季版) | 1.素质目标: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2.知识目标: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秋季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能够掌握秋季形势发展的规律及我国的各项政策。 | 1秋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2.秋季重大事件和纪念活动; 3.秋季国内形势与政策; 4.秋季国际形势与外交方略。 | 1.教师通过对秋季时事热点的陈述和秋季形势的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等形势的趋势,掌握形势发展的规律及我国的各项政策。 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线上学习秋季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知识,在主题班会课上或课后开展讨论,提升其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3.采取线上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各占 50%权重比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5 | 形势与政策Ⅱ(春季版) | 1.素质目标: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2.知识目标: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春季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能够掌握春季形势发展的规律及我国的各项政策。 | 1.春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2.春季重大事件和纪念活动; 3.春季国内形势与政策; 4.春季国际形势与外交方略。 | 1.教师通过对春季时事热点的陈述和春季形势的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等形势的趋势,掌握形势发展的规律及我国的各项政策。 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线上学习春季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知识,在主题班会课上或课后开展讨论,提升其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3.采取线上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各占 50%权重比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2、公共基础课程(选修)
表6 公共基础课程(选修)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1 | 党史(必选) | 1. 素质目标:让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让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目标。 2.知识目标: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脉络、新时代十年伟大成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3.能力目标:联系个人思想实际,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改造世界观;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1.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3.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为新中国而奋斗; 6.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7.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教学条件: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 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的演示出来,教学示范清晰可见。 2.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形式,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教学有机融入社会实践,通过读书研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师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能按照“六个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生为本,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4.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各占50%权重比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 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安排如表11所示。
表11 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总学时 | 课堂教学 | 学时分配(课堂学时、实践学时)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理论 教学 | 实践 教学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三学期 | 四学期 | 五学期 | 六学期 | ||||||||
3+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必 修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G01101 | 2 | 32 | 24 | 8 | 32/4 | 考试 | 马院 第1-8周 |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G01102 | 3 | 48 | 36 | 12 | 48/4 | 考试 | 马院 第9-18周 |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G01103 | 3 | 48 | 36 | 12 | 48/4 | 考试 | 马院 第1-12周 | |||||||
形势与政策Ⅰ(秋季版) | G01104 | 0.5 | 8 | 8 | 8/4 | 考查 | 马院 第17-18周 | ||||||||
形势与政策Ⅱ(春季版) | G01104 | 0.5 | 8 | 8 | 8/4 | 考查 | 马院 第19-20周 | ||||||||
选 修 | 党史 | G02105 | 1 | 16 | 12 | 4 | 16/4 | 考查 | 马院 第13-16周 |
备注:各课程开课时间与课时建议
用户登录